财务相关 内容 税法和会计法差异 财务高手的进阶之路 古代记账 手工记账 VS 财务软件 一张富有个性的记帐凭证 红字(负数)凭证 财务制度 行业经验 公允价值 会计引擎 科目结构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永续财务处理 财务数据仓库 税法和会计法差异 待收集 财务高手的进阶之路 知乎 live-蔡千年:财务高手的进阶之路 (请尊重作者的劳动和知识产权,转载事先征询作者同意并标明出处和署名作者,谢谢合作) 现在财务领域的门槛很低,会计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初级人才的竞争白热化,很不健康,这是这个行业的劣势。 但这个行业有几个很好的特点: ● 特点1:如果把选行业看做投资股票的话,财务行业是个慢热的成长股。他可能在前5年平均涨幅不超过10%,让人感觉非常着急。但旁人看不到的是,这5年背后的努力和内功的修炼,已经让这个“股票”今非昔比,5年后,只要机会降临,他就会驶入增值的快车道。 ● 特点2:是一个男女皆宜的行业。女性在社会的角色决定了她们大多喜欢稳定,因此技术壁垒高+不断的增值上涨区间+较低的风险,使得财务领域成为了女生非常钟爱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也匹配于女性的所有长处:她们足够细致、足够耐心、对平淡无常的职业轨迹有足够的忍耐力。同时,以上特点决定了男性是这个行业内的稀缺资源,也因此造成了男女财务人员的价值偏差。完全相同条件、相同职位的男性财务人员(非应届毕业生)年薪平均高出女性至少10%-20%(业内经验,非权威数据)。所以,这个行业同样适合于男生,尤其是处于单身求偶阶段的男生。 ● 特点3:是一个能够较为容易跨界的行业。财务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信息都汇总于他的麾下。这就造成: 1. 第一:企业所有的重大发展战略制定、经营计划、投融资决策都需要财务部门的数据协助。 2. 第二:财务数据的搜集过程(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费用、总账、出纳、税务、成本等等模块)遍布企业的所有营运环节和流程,使得只有财务能够全面掌控公司的营运状况,在头脑中拥有一个最完整的企业图景。(这里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两大会计领域) 3. 第三:鉴于拥有全部企业业务数据,使得财务部门轻松跨界,能够身兼内控角色,全面监控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营运效率和绩效。从内控的角度掌控企业,让财务人员不仅担任业务记录员,同时可以扮演监督人的角色。(这里包括管理会计这个重要的会计领域) 这三个特点不仅使得财务人员很容易跨界扮演更多角色,同时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财务部门在公司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企业在一定规模后,随着各种业务类型齐全和各部门人员的不断扩张,对于财务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的需求、对于各种风险监控的需求才逐渐被挖掘出来,才能让公司各环都能顺理成章的认为财务人员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基于这个原因,中外很多著名公司的CEO都是财务出身。太多太多,不一一举例。 鉴于以上三个特点,财务行业是一个很优秀的投资品,值得你付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好好投资他,他必然能够让你收到丰厚回报。 以上回答了这个“股票”的好处,下面讲述如何“投资”这个职业: ● 目标最重要,因为他是战略,决定了你可能能到达何处。 ● 努力次之,因为他是执行力,若不努力则永远只能看风景。 ● 方法最后,因为他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决定了你到达目标的路径。他次于努力的原因是:实现目标的方法(路径)有很多,殊途同归,但前提是:你必须努力。没有努力,方法有什么用? 所以,要想知道财务高手是怎样炼成的这个方法路径,就先问问自己:目标是什么?我努力了吗?如果答案不置可否,或努力因素并不具备,就不必研究方法论了。 1:目标是因人而异的 世界500强的确很多,但他在中国最多只能有500家总部。上市公司平台也很好, 但国内+国外上市的加起来也只不超过3000家公司。如果每个人都把人生目标锁 定在500强或上市公司的CFO,那注定是人生悲剧的。 我倒倾向于每个人的目标都实际一点,所谓实际的意思,我简单的谈几句。人类是社会动物,每个人和周围的同类之间都有着纷繁复杂的关系,这些众多的关系赋予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社会角色,每个角色背后都 有不同的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这些角色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涉入社会程度的深浅不同而不断发生的变化。 刚出生的孩子,他的角色单一,仅是父母的宝贝,个人责任很简单:健康成长。 他慢慢长大,可能有了弟弟妹妹,他就多了哥哥的角色,个人责任就是:爱护弟弟妹妹。再继续,他上学了,第一次正式步入“社会”,一下子多了“同学”、“学 生”的角色,个人责任就变成:和同学友好相处交朋友,尊敬师长好好学习天天向 上。好吧,大学谈恋爱了,成为了别人的男朋友,要保护疼爱女孩,并对其负责任。工作以后,真正步入社会,就成为了别人的同事、领导的下属、工作的执行者……角色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人也慢慢成熟。 人与人都是不同的,这里的不同包含太多的因素,可能是生而不平等,可能是天资差距大,可能是命运的殊途等等。拥有一个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老爸,从概率上讲,一定比农村苦读出身的孩子拥有更多进入企业高层的机会。所以,我所谓每个人的目标都实际一点,意思就是在制定个人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角色和责任,同时结合自己的爱好或天赋,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这类似于SWOT分析,最终以求在细分市场上能够找到让自己平衡的定位。 2:目标是因工作类别而异的 财务人员按照从业类别,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企业财务 和 非企业财务。(不包括金融、类金融公司的金融从业者) ● 企业财务,即在集团、企业、公司中担任财务角色。这也可以再细分为几类:负责账务处理工作的会计核算、对外报告职能;负责内部审计监督的内审(内控)职能;负责项目投资融资的财务管理职能。 ● 非企业财务,即在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财务(投资、并购、融资)服务等公司中担任专家型财务人才的角色。 ● 此外,还有少数财务背景的自由职业、创业者。 依照不同的路径,每个类别的从业者都可以有不同的职业目标。 3:谨慎制定目标,降低跳槽频率,减少职业断点。 一般而言,跳槽频率太多为何对财务人员不利? 因为一个好的财务总监,一定是和其他各个职能部门关系较为融洽,公司业务非常熟悉,产品、流程、工艺等等细节能够信手捏来。最重要的是要和董事会、总经理、各位总监级别的人物关系非常融洽,这才有可能得到公司各方面的支持,从而把CFO的位子做好。如果跳槽过于频繁,不仅没有时间建立公司内部的人脉基础,还不利于了解行业、了解公司的营运细节,对职业发展都颇为不利。所以财务人员要想清楚,找准,努力减少跳槽频率。即便如果想清楚真要跳槽,也尽量保持在类似、相同行业内,不要跨度太大,荒废了曾经旧有的行业经验。 如同提高英语水平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方法;追到心仪的女神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面试500强不一定严格按照面经,还取决于面试官对你的感觉……所以,财务成长的路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 下面介绍企业财务的主流套路: ● 1-5年:会计基础阶段 对于入行的前五年,企业财务人员的关键在于各个财务模块的迅速熟悉(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费用、出纳、税务),并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点。 对于在财务领域内立志成为高手的同学来说,以上的几个财务模块经验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面逐一解释: 1: 企业对外的窗口与触角:出纳 我常常安排新入职的会计人员做半年到1年的出纳工作,很多新人不理解从这种低端职位起步的原因,我一般是这样解释的: 出纳岗位是企业财务对外接触的窗口,很多时候,出纳人员不仅负责银行、现金业务。还要负责企业的其他所谓“繁杂”实务,例如融资借款、增资、年检、项目申报跑腿工作、纳税申报跑腿工作等等。通过这些繁杂琐碎的工作,出纳人员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框架: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的相关财务对口单位都是哪些。 比如: 收付款业务,对应的是银行。如果是收付非贸易项目下外汇的话,可能需要外管局、外经贸局的介入。 融资借款,特别是外币融资借款,需要外管局、经发局、外经贸局、境内外银行四者的参与。如果又涉及人民币外债业务,那么恭喜,可能还要牵涉一道外汇套期保值的金融中介业务。 增资业务,经发局、外经贸局、涉及外资还要外管局审批。外管、银行对外资资本金的管控也十分严格,顺便了解了相关法律条例。 如果企业涉及到境外并购、投融资业务,那么外经贸、发改委是跑不掉了。金额特别巨大的并购就要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三个机关同时审批。 税务申报,一般也是出纳人员负责跑腿递送报表和税务单据,一来二去国税、地税的专管员、负责对口人也熟悉了。 一年出纳做下来,企业经济业务所需涉及的各种机关单位,都清楚明白。以后不论做到什么位置,要做什么业务,都能心中有数。 所以我常常对公司的出纳人员讲:要珍惜这难能可贵的出纳工作时间,因为以后你再也没有机会重来这段难得的经历。 2:采购、物流环节的监控:应付账款 这是供应链的前半条,很多公司也称为材料会计。基本工作内容是:审核采购的材料、服务、产品是否与订单、入库、发票一致,在OK的基础上,完成应付账款的确认,以及与该付款事项相关的全部衍生工作,比如审计、比如与供应商对账、比如安排到期付款事项,诸如此类等等。 所以该岗位包含两个基本重要职能,贯穿半条供应链: 1)采购部门的订单----物流部门的入库----财务部门收据供应商发票,三个流程的互相稽核与监督,确保数据与实物链条的一一对应。 2)完成公司应付账款确认,表示公司对供应商的承诺:付款金额+付款期限 同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 1)退货、换货、供应商质量赔偿 应付会计需深度参与供应商的琐碎事务当中,与采购、物流亲密接触,协同解决供应商可能出现的几乎所有问题。 比如退货,看似简单的实体业务操作,是否涉及发票的红字冲销?如果跨月怎么办?如果已抵扣认证怎么办?甚至如果已经丢失怎么办? 供应商出现质量赔偿事件,是扣款还是让其另外缴纳赔款?扣款怎么扣?赔款我们怎么开票? 这是供应链的前半条,会计的入门必修课。 3:物流、销售环节的监控:应收账款 这是供应链的后半条。很多公司也称为销售会计。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在产品实现出库后,确认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以及与收入、应收事项相关的全部衍生工作,同样包括审计、对账、等等。很多中小规模公司也将税务会计与应收账款合并,因为销售环节涉税较多。 应收账款会计的工作看上去没有应付会计那么苦逼,因为供应链的后半条比前半条清晰很多,不琐碎,这半条供应链包括: 1)物流出库记录------销售收入确认------财务开具发票 确认物流部门的出库数量、价格与销售收入确认、发票信息三者一致。这点看似简单却不简单。比如说,很多公司的产成品都不是排他性销售的特殊商品,即诸如各种消费产品等等都有着广泛的市场,如何有效监控出库环节,确保所出即所售? 2)销售收入的确认是一项技术活 比如,与出口相关的收入确认,涉及到海关申报环节,就要麻烦上一个数量级。倘若再涉及出口服务类收入确认,就要再上一个台阶。 所以,应收会计的技术含量要高于应付会计,一般而言,是会计进阶的第二阶段! 4:企业资产的管理者、CAPEX消耗的监督者:固定资产会计 固定资产会计的工作的目标是确保固定资产的价值账实相符。内容相对其他模块较为独立,看似不过是固定资产的记账与月度折旧的简单工作,但实际上作为公司资产的唯一专业管理者,固定资产会计要做到账实相符这四个字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 1)是否达到使用状态是固定资产确认和付款的关键 很多固定资产并非购入即可用,按照周期性质主要可以区分为两类:第一,需安装、调试的设备。第二,需要生产、制造、加工才能使用的设备。这两类设备都需要明确的资料证明其以达到可用状态后,方可转入固定资产账目,进而才可进行后续付款工作。这种管控对于以项目进行管理的公司或以外包模式进行模具工具生产的公司而言尤其关键。对在建工程较多的企业,应逐月进行在建工程状态的确认,以保证企业的资产质量。 2)将资产责任到人并及时盘点是资产完整性、真实性的保障关键 将公司资产与责任人(责任部门)进行绑定,并进行必要的定期盘点(比如月度随机抽盘),对资产的缺失、损毁进行及时确认并明确责任与原因。 以上这些管控都需要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对资产状态有清楚的认知,这些能力都较单纯的系统做账有更高的要求。 3)预算与决算的控制 对于年度投资的预算和实际管控环节,很多公司都交由固定资产会计进行操作。一般在当年的三季度中旬就要开始着手进行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而固定资产会计则担负了公司年度投资预算的整理和汇报工作,他负责集合各个部门的下年度投资预算草案进行初审,最终呈交财务经理。在实际投资的执行环节,对各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进行审核,以检查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等等。作为企业投资计划的严格执行保障,固定资产会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企业费用的监督者、Non-CAPEX消耗的监督者:费用会计 与监督相关的职能,基本上都和预算挂钩了。费用会计和固定资产会计就是企业的两个护法,一个负责期间费用消耗的监督管理,一个负责CAPEX消耗的监督管理,是财务部门内部两个很重要且有力的管控工具,也很有趣。 费用会计的目的是确保费用真实可靠、合法合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控。真实可靠,即费用是真实发生而非虚假、虚拟,同时费用数字与费用实质相符、一致;合法合规即企业的费用发生必须合规、合法、符合预算原则、符合企业制度流程。由于企业期间费用的多样、复杂性,就导致该职能必须进行事先、事中、事后三段管控。 1)事先审批,实现合规合法 以预算为纲,对部门的各种费用申请进行初审。保证各项费用事出有因。 2)事中控制,实现真实可靠 发票稽核,费用发生后对发票进行稽核、审查,保证各项费用真实、合规。 3)事后分析,实现管控目的 月度进行各项费用分析,找出问题与优点。解决问题、强化优势。 4)进行年度费用预算编制,制定管控大纲 因为费用会计需要更深介入企业各部门的营运环节中,需对各项费用指标耳熟能详。其能力需求与固定资产会计相当。 总结:经过了以上5个模块的历练,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分支部分就基本完成了轮转,这个时候下一步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财务工作的核心环节总账会计上,因为这个岗位涉及了以上各模块数据的汇总:报表编制工作。同时这个岗位在各个企业中基本上都是主管 (leader or supervisor)的职务,这也间接说明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会计同学们终于可以进入财务管理者序列了。 我将总账会计放到财务管理阶段,主要原因有二:1,基于总账会计的日常工作已经脱离了第一线与业务部门的接触环节,而完全建立在以上五大会计模块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稽核、汇总等工作。2,总账工作肩负着对以上五大模块的岗位人员的工作输出进行复核的责任,也基于这种原因在很多公司里面,总账会计往往会成为以上模块会计人员的leader从而锻炼管理能力(集中的财务结算中心模式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将在财务管理阶段讨论总账会计工作。 ● 6-10年:财务管理(管控)阶段 1:严谨与艺术的美妙结合 - 总帐会计(主管) 总帐主管是企业报表数字的直接生成者和责任人。能够担任该项职务,意味着会计基础阶段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如果基础阶段的经验积累的足够扎实,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里程碑。如果基础阶段各个模块走马观花,因为机遇巧合被抬上了总帐的位置,那做起来就会比较辛苦吃力,特别是对工序较多的复杂制造业而言更是如此。 总帐模块是上述会计基础阶段五大模块的集合,因此总帐主管需要对每个模块数字的输出有很好的经验和感觉,知道以哪些最高效的方法逻辑对这些模块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从而找到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1)总账主管的首要责任和担当是对基础阶段的下述五大模块的”输出“负责。 ● 出纳模块 ● 应付账款模块 ● 应收账款模块 ● 固定资产模块 ● 期间费用模块 这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一般而言非采用结算中心进行核算的企业或集团,大多是总账主管对各模块的凭证进行审核(复核、检查)。因此,必要的技术逻辑和管理技巧是必备的。所谓管理技巧,是通过重要性原则对报表内的各科目抓大放小,集中精力保证80%以上的重要科目不出问题,比如收入确认、银行资金科目的核对、关联方往来的确认等等。技术逻辑是指通过数据之间内在的关联,通过模板的设置或公式连接自动对数据之间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和检查,可以有效的锁定问题,缩小查找问题的范围。 以上是为该岗位的”严谨“,下面说艺术。 2)总帐主管的凭证工作。 这部分工作相比较并不琐碎,单都大多包括价值含量比较高的摊销、预提、成本调整、差异分摊、汇兑损益、跌价准备、投资收益确认、商誉减值测试、收购溢价摊销等等各种月度、季度一次(甚至年度一次)的关键凭证。与各个子模块不同的是,这些总帐凭证往往缺少原始凭证(发票)作为支撑的依据,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会计准则和合理的会计估计、假设。 比如关于各种准备金的计提,每个公司都有各自的标准。比如养老金、产品质量保证金、各种资产减值准备金等等。它们的计提和冲销都需要一定的标准和依据,但往往这些标准和依据也有一定的幅度空间,也因此给了总帐会计在这空间内的创造基础。 这里所谓的”空间“必须基于且符合企业管理层的战略需要。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总账主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战略的”执行者“。 所以,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很多体量巨大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外的500强公司。其实际业绩往往和预算或外界期望水平非常接近,全年的各种指标曲线平滑的像极了少女的小腹。 是的,这都是总帐主管的艺术张力。 3)总账主管的报表编制工作 很多跨国企业会把总帐会计和报表工作分开,特别集团总部的合并报表工作,都是专人负责。而在子公司层面,总帐会计常要兼任编制报表的工作。现在的ERP系统都非常强大,报表随时自动更新,基本不用手工编制。此时总帐会计的价值就在于:通过未定报表的异常数据查找各个模块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同时根据管理层的战略意图对于存在”空间“的科目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期最终输出的结果符合各方面的规范和预期。 4)财务报表分析工作 根据报表的数据反映,总账会计会结合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不带感情色彩和倾向性的“如实反映。即,财务分析的功能是发现和如实汇报问题。问题的原因、严重程度、如何解决是管理层的事情和问题,在这方面不要越俎代庖,只需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反映了企业的实际即可。 关于财务分析的题外话: (此处不展开财务分析的技术,仅简单说思路) 基本上,财务分析需要3个层次才能找到原因: 1)通过表象找问题 例如,假设通过财务分析数据发现,本月的存货周转天数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了30%,深入分析发现,原材料存货周转是主要原因,上升了50%。再深入一层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A和B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周转上升导致整体存货周转变慢。至此,财务分析的第一阶段工作算是基本完成。 2)将问题追溯回供应链【企业管理和财务专家阶段的任务】 总账主管可以将此汇报发给财务经理,经过财务经理的协调,召集销售部门、物流部门、采购部门一起开会讨论,各部门的意见汇总如下: 销售部门:A和B两种产品是今年推出的新产品,而且都是针对北美的大客户市场。这块业务非常难得,因此我们很重视对客户交货的及时性。 物流部门:由于空运成本是海运的5-8倍,因此我们首选是通过海运的方式为客户进行产品运输。这样在运输时间上海运就要比空运多出40天的时间,我们就必须准备40天的安全库存来满足生产的需求。 采购部门:采购方面需要最小订货量的支持。每次订单量的大小将直接决定我们可以获得的采购价格优惠的幅度。因此我们每批都是预订至少45天的量来获得5%的折扣,这是非常划算的结果。 经过会议,初步问题是:在综合考虑了交货的及时性(销售)、运输的低成本(物流)、购买的低成本(采购)各方因素后,最终导致了材料A和B的存货周转天数上升了50%,提高了营运资本需求(增加了资金占用)。 3)从供应链上升到企业决策【企业管理和财务专家阶段的任务】 财务部门确定了供应链的问题后,由财务经理负责,与总经理协同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如下问题的几个部分: ● 可能导致迟到交货的因素有哪些?真有必要做40天的安全库存么? ● 运输的低成本很重要么?如果换做空运,成本要升高多少? ● 5%的购买折扣真的很重要么?如果没有折扣,成本升高多少? ● 假设A与B材料的周转天数与其他材料相同,对企业营运提升带来的收益是多少? 在综合考虑以上各成本收益后,再由管理层整体考虑进行决策。 这就是总账主管层面财务分析的作用:提出问题并完成第一阶段的分析任务。 但很多国内公司的总账会计也兼职具备了财务分析的职责,对企业的各种成本、费用状态进行初级分析。 5)年度审计、资产评估、稽查的应对与支持 最后,总帐会计也是审计/评估/稽查人员的最爱,成为非常期间最忙碌的身影。 在这个岗位,最需要的具备的几点特质包括:对数字的高敏感性、每个模块数字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供应链业务与财务数据结果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这时,在工作质量和技巧上,特别是各种报告、邮件、财务报表或分析报表的输出上要特别注意三个核心原则:专业性、可追溯性、重点突出。 2:最具备专家潜质的 - 税务会计岗位(主管) 业务比较繁杂的企业会专设一个税务会计的岗位,特别是进出口相关的企业更是如此。大的企业集团就会有专门的税务部门,并安排一位税务经理(总监)专门负责集团内外的税务事宜。 税务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务,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偏离了其他各个会计模块的路径,成为了独树一帜的风景。由于税务政策的复杂性、多变性和持续变化的特点,一般而言大型企业的税务会计都是固定的人选,不常有经常转换岗位的状况。同时因为沟通成本、熟悉程度等原因,税局的公职人员也不喜欢企业频繁更换税务对口专员。所以税务会计可能是企业当中轮岗程度最低的职位。 在企业集团对内的税务工作上,税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制定关联方的转移定价方案。如果是跨国公司,这方案的复杂程度就会呈几何程度上升。往往需要外部咨询顾问的介入,这也成为四大咨询部门利润的源泉:现成的模块化方案直接拿来卖掉。 转移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集团的税负。最理想的方案,一定是在全球范围内安排资源,寻找税负最低的地方留存最多的利润。但这是理想,现实却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因为关联方交易是各国海关、税务稽查审核的重点。 在企业对外的税务工作方面,税务会计的工作就是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的税额计算、纳税申报等工作,同时兼任税务筹划的任务。即如何安排各种税务的金额比重,实现现金流出最小的税负效应。看似与业务不相关联的税务工作也因此参与到了业务安排当中,比如涉及到进出口的报关、退税等环节,是需要税务人员、物流人员、应收账款会计三者协同完成很多相关工作。很多业务可行、会计可行的case在税务上都不可行,这时就需要税务人员出面找出解决的方案。 因此,这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专业化程度较深、职业路径非常稳定的工作。 3:成本会计(主管) 谈到成本会计,财务的职能角色就完全不同了。前面所述的全部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在财务会计领域,其全部和最终目的是“合规性“。即: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最终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披露的要求与规定。所以,财务会计的工作是财务工作的基础,是满足对外披露的合规性要求的。 成本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是企业成本核算的中枢与核心。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一并成为组成财务管理三大范畴的重要部分。它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与内控的需求,从营运绩效出发,审视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成本构成,发现波动背后的规律和问题,找出改进增效的原因和方案。 成本会计在理论方面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无外标准成本、实际成本、作业成本法而已。但在实践方面,随行业的不同差距较大。特别是制造业中,因为成本核算都是以产品的BOM+制程为基础进行成本体系的搭建,所以行业经验对于一名好的成本会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成本会计对行业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成本会计岗位需要对供应链非常熟悉。因为其核算的数据都已供应链的流转为基础。比如材料成本来自于采购订单-》收货入库-》领料出库这个流程,不仅与采购订单价格相关,还与财务发票校验环节、存货计价方法计算等密切相关。再比如制程中包含的各种工作中心之间不同的标准费率水平以及不同的工序特点等等。所以,我认为一位好的成本会计应该是深入了解产品、工艺、工序流程的,深入了解企业供应链运作的。成本会计核算的表象是对产品成本的计算,实质是对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的综合评价(毛利水平反映了企业供应链的综合效率)。 ● 10-15年:跨界(企业管理)阶段 or 精深(财务专家)阶段 ● 15年+:企业领袖阶段 古代记账 《财会学习》2007年 第4期 | 康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手工记账 手工记账 VS 财务软件 案例来源于网络:2007年11月3日收深圳三勇汇款234000元。 手工记账步骤: 1. 收到银行进账单,做“记账凭证”一次。 2. 登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一次。 3. 登分类账“1002 银行存款”一次,“1122 应收账款”一次。 4. 登分类账 - 往来明细,"112201 深圳三勇"一次。 财务软件步骤: 1. 新增收款单。 2. 新增对账单。 会计分录全部自动完成,总账余额及时更新。 一张富有个性的记帐凭证 http://bbs.esnai.com/thread-4713499-1-1.html 二十世纪初,西式簿记—英美式的复式记帐法由日本传入中国。一切经济业务按发生先后进行序时登记,作出“有借必有贷,借贷金额必相等”的会计分录。登记这种记录的称为“分录簿”(Journal),后来称为“日记帐”。然后将这些经济业务记录记到另一本已按会计科目名称开户的叫作“总分类帐”(General ledger)中。这个过程叫作“过帐”(Posting)。 由于企业规模大小、经济活动繁简不同,为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而专设的日记帐,称为“特种日记帐”(Special journal)。常见的有“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销货日记帐”(Sales journal)“购货日记帐”(Purchases journal)“现金收入日记帐”(Cash receipts journal)“现金付出日记帐” (Cash disbursements journal)等。在设置了特种日记帐之后,原有的日记帐相对于特种日记帐的对称,叫作“普通日记帐”(General journal)。 由于特种日记帐的广泛使用,普通日记帐的核算范围越来越小,一般来说只剩下期末结转帐的会计事项了。在实际工作中,普通日记帐往往为按每一经济业务编制并具有与普通日记帐相同格式的“分录凭单”(Journal vouchers)所替代。 现在,我们从著名会计用品公司出产的“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中可以看到有一个栏目叫“总页”的,就是让您在过帐之后记入总分类帐的页码数。 先记帐,再过帐。业务量大的一个人就来不及,就要有分工。一个人记帐,一个人过帐。一本日记帐,记帐时不能过帐,过帐时不能记帐。就用二本日记帐,一本是单日记帐、双日过帐;另一本是双日记帐、单日过帐。 经过实践证明,这种以帐过帐的方法问题明显、是不科学的。有着拿日记帐到各个分类帐岗位传递;不如将每笔日记帐的内容写在小纸条上递给分类帐岗位登记,来得及时、干脆利索,又责任明确、质量保证。人们把这种小纸条命名为“传票”(也就是我国最初的记帐凭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具体情况设置凭证、帐簿、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配合的方式,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即传票核算方式。这一形式的有机结合,便完成了第一次的会计确认。其中,账簿组织意指账簿和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间的关系;而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是指凭证的整理、传递、账簿的登记和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账簿作为存放原始会计数据与派生的中间的汇总数据的载体,也是会计报表正式揭示信息的数据源,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则直接影响会计处理流程和数据接口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 一个会计事项按照借贷复式记帐原理必然引起一个借方科目和一个(几个)贷方科目的变化,或一个(几个)借方科目和一个贷方科目的变化。按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某一个帐户填制的,只记载这一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其中一个应记帐户及其金额的是单式传票。一般分为收入传票、付出传票(用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和支出业务),转帐收入传票、转帐支出传票。例如一项经济业务是一借二贷的,要填制三张传票,其编号方法是一项经济业务编一个总号,每张传票加一个分号。上述业务总号为×字5,则三张传票分别为×字5又3分之1号、×字5又3分之2号、×字5又3分之3号,据以登记各帐户的明细帐。定期(一天、三天、五天)将全部传票按各个帐户借贷方向汇总一张每个帐户的总传票登记总分类帐。记帐完毕将传票按科目编号(帐号)顺序装订成册,按日期和帐号查询时非常方便。我国的银行系统都采用传票会计核算形式,在广州市企业中也较常见。 各地的会计用品商店都有现成的记帐凭证供应,有通用格式的、有专用格式。同样的格式有两种名称:有的叫“凭证”(记帐凭证,收入凭证、付出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有的叫“凭单”(记帐凭单,收入凭单、付出凭单、收款凭单、付款凭单、转帐凭单),习惯上统称为传票。其主要内容是“发生日期”、“摘要”、“科目名称”、“应借应贷金额”。从格式上看这些记帐凭证都是复式传票(相对于单式传票),即一个会计事项不管涉及几个科目都只编制一张记帐凭证。有些记帐凭证(单)的两个金额栏,以及三栏式帐册的前两个金额栏分别印上“借方·增加,贷方·减少”或“借方(收入)、贷方(付出)”。这是在误导人们“借方”就是增加、就是收入;“贷方”就是减少、就是付出。 记帐凭证顾名思义是据以记帐的凭证。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财政部1996年6月17日财会字[1996]19号文件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说明指出:总帐要按照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及时记帐。采用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单位,直接根据记帐凭证定期(三天、五天或者十天)登记。在这种核算形式下,应当尽可能地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原始凭证汇总表,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和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根据记帐凭证登记总帐;采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单位,可以根据定期汇总编制的科目汇总表随时登记总帐;采用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单位,可以根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帐凭证的合计数,月终时一次登记总帐。各单位采用哪一种会计核算形式,每隔几天登记一次总帐,可以由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种明细帐,要根据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和记帐凭证每天进行登记,也可以定期登记。但债权债务明细帐和财产物资明细帐应当每天登记以便随时与对方单位结算,核对库存余额。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当根据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随时逐笔顺序进行登记,至少每天登记一次。 以上说明,采用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的,记帐凭证是登记总帐的唯一依据。那么记帐凭证是登记明细帐的依据吗?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章第二节第五十一条规定,“记帐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帐凭证上。” 现有的记帐凭证上的会计科目栏,都设有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或二级和明细)二栏,由制单人员填写。若只填一级科目,这张记帐凭证是不能据以登记明细帐的;若填的是二级和明细科目,要看是是否开设明细帐户的。在手工会计中虽然设立多级明细科目不一定开设多级明细帐户,往往是多级科目二级(一级和末级)帐。所以记帐凭证上填的是不设帐户的明细科目还是不能据以记帐的。还必须要根据记帐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来记帐。至于同类原始凭证不等于同一性质、不等于能记入同一个明细(往来)帐户。 人们从上述规定中领悟到的是:要尽量减少编制记帐凭证的张数,以减少汇总的麻烦。一般的市场供应的记帐凭证为五行,而企业自制的记帐凭证行数就比较多,甚至有二十多行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曾经接触过记帐凭单会计核算形式的人,他们把编制记帐凭单的方法生搬硬套用到记帐凭证上来了(请看下面“记帐凭单会计核算形式”介绍)。 据中国中小企业开封网介绍,目前手工记帐一般采用会计核算形式有五种,即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除了上面财政部介绍的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外,还有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这两种核算形式都是从苏联传入我国的,那是在1954年全国各条战线全面地学习苏联,工业、商业、银行、农业都采用苏联的记帐方法。 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现在我国工会系统的基层工会中普遍使用。它是根据原原始始凭证直接登记的,由于在日记帐中开设各总分类科目的专栏,一次登记完成日记帐和总分类帐的两个部份。在此基础上发展棋盘式日记总帐核算形式是按对应关系汇总登记的,一个数字既是某个科目的借方、又是某个科目的贷方,记在棋盘式日记总帐的纵列(借方)和横行(贷方)本交的栏内。 还有一种是是记帐凭单核算形式,在一定的期间内按借方科目(或贷方科目)建立记帐凭单,汇集这个科目的原始凭证这附件,以对应关系汇总逐行记入该记帐凭单内,据以登记总帐。总帐的格式也相应改为多栏式按对应关系登记,明细帐则按原始凭证登记。自制原始凭证都事先印制好应借应贷科目和编号的地位,对外来原始凭证则加盖丁字形戳记。原始凭证编号方法是以该记帐凭单号为总号、顺序号为分号。 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是记帐凭单核算形式的改进和发展。亦称为“凭证整理单日记帐核算形式”。对一切经济业务根据原原始始凭证直接或通过补助记录登记各种凭单日记帐,月终据以登记总分类帐的一种会计核算形式这种核算形式下应用的帐簿有:凭单日记帐、补助登记簿、总分类帐,以及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和各种专设的明细分类帐。记帐程序一般如下:⑴根据原始凭证登记凭单日记帐和补助记录以及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和各种专设的明细分类帐(如固定资产、原材料、产成品、产品成本等的明细分类帐);⑵月终,将各种作为汇总总分类用的补助记录加结总数,记入有关凭单日记帐,也有某些凭单日记帐中的资料转记有关补助记录;⑶月终,将各种凭单日记帐所记载的各总分类帐户的借、贷发生额过入总分类帐;⑷对于未设凭单日记帐的各帐户贷方发生额,须单独编制记帐凭单,凭以过入总分类帐;⑸月终,将总分类帐与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以及各种专设的明细分类帐相核对;⑹根据凭单日记帐、补助记录、总分类帐编制会计报表。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也有先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等记帐凭证,然后据以记入凭单日记帐、补助记录等。 凭单日记帐核算形式的特点是:⑴绝大多数经济业务要通过凭单日记帐过入总分类帐目;⑵某些凭单日记帐除基本部份外,还有“附设部份”,用来登记有关的明细核算资料。或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所需的资料;⑶补助记录是凭单日记帐核算形式所特有的一种记录,有些补助记录作为计算、汇总、分配、登记某些核算资料之用,有些作为明细分类核算之用;⑷编制会计报表所需的某些资料,由有关的凭单日记帐和补助记录直接提供。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章第二节第五十条规定:“记帐帐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也可以使用通用记帐凭证。” 企业在使用记帐凭证时,从如何登记总分类帐的方法来分,出现的三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即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这三种会计核算形式的区别在于三个方面:⑴记帐凭证是否分类;⑵记帐凭证如何汇总;⑶记帐凭证的装订。 记帐凭证核算形式:⑴记帐凭证一般不分类,记帐凭证的编号每月自1号起至月终为止(也可以每年自1号起至年终为止);⑵记帐凭证不需汇总直接记入总分类帐;⑶记帐凭证按编号顺序的装订。 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⑴记帐凭证是分类的,一般分为收入凭证、付出凭证和转帐凭证,也可以分为现金凭证、银行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更多的是分为现金收入凭证、现金付出凭证、银行存款收入凭证、银行存款付出凭证和转帐凭证;还有的是将转帐凭证按需要再分类,例如“往来进货凭证”、“往来销售凭证”和“一般转帐凭证”等,每类记帐凭证的编号每月自1号起至月终为止。⑵记帐凭证是按类分别对应关系汇总;⑶记帐凭证按类别和编号顺序装订(即同一类记帐凭证是装订在一起的,便于查看)。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⑴记帐凭证可以不分类、也可以不分类;⑵记帐凭证按总分类帐科目借贷双方发生额汇总,汇总时事先准备好一张有各总帐科目名称和借方、贷方金额栏的表格(或丁字形的草稿),将记帐凭证上的各科目发生额逐笔过入,然后加计总数(相等于按记帐凭证直接过入总帐的工作量);⑶记帐凭证按(分类和不分类的)顺序号装订。 在实际工作中不按规定填制记帐凭证的情况是普遍发生的,其中尤其堆砌式的将一些稍有类同或根本没有联系的经济事项挤在同一张记帐凭证中。十五年前我到上海第一铜管厂外调时见到他们使用的“分录凭证”很有个性特色,就要了几张回来。这是一张通用记帐凭证,它规定了记载与一个对方单位(或个人)发生的经济事项,缺点是填写经济业务时间的位置正好是凭证装订没的地方。 红字(负数)凭证 编制红字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老问题,本不值得探讨,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有五十余处提到“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却从未提到红字会计分录。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情况下编红字分录?什么情况下既可编红字分录也可编相反的蓝字分录?本文对此予以探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未提到红字分录,却大量提到相反会计分录。红字分录可取消吗?文章认为红字分录涉及账户的发生额有特殊意义时,应编红字分录;反之,既可编红字分录,也可编相反分录。文章对发生额是否有特殊意义提出了标准。 编制红字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老问题,本不值得探讨,然而随着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红字会计分录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有五十余处提到“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却从未提到红字会计分录。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情况下编红字分录?什么情况下既可编红字分录也可编相反的蓝字分录?本文对此予以探讨。 一、红字分录与相反分录 1. 红字分录。在手工会计条件下,红字分录是指金额用红字书写的会计分录。在会计中红字表示负数,因此在电算化条件下,红字分录是金额用负数表示的会计分录。红字分录本质上体现“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以确保分录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确保账户发生额的准确。常见的红字分录有更正错账的红字分录和冲账的红字分录。 (1)更正错账的红字分录。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记账后发现年内记账凭证所记的科目或方向有错时,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具体做法是: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同时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这样就把原来的差错更正过来了。另一种情形是,记账后发现年内记账凭证所记科目及方向无错,只是金额多记了,则应另编一张与原错误凭证科目一致的记账凭证,金额用红字写差额。 (2)常见的冲账的红字分录。①进货退出。先前采购材料(或商品)取得发票,已作账务处理,后发生进货退出,购货方根据销货方转来的红字发票联、抵扣联,编制冲减采购业务的红字分录。②销售退回。年内先前销售商品确认了收入,后由于某种原因年内发生销售退回,这种情况应编红字分录冲减当年的销售收入。③月初冲回上月末估价入账的分录。如采购材料,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仍未到,月末应暂估入账,下月初红字冲回。④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月末应计算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编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分录:节约差用红字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 相反分录。相反会计分录是与原分录借贷方向相反的会计分录。通常用于全部冲减或部分冲减原会计分录的金额。 例如,企业2月份购进乙材料1,000千克,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00元,增值税85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未付。其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乙材料5,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贷:应付账款5,850。 3月份因上述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而将其部分退回,退回价款1,000元和增值税170元,已收到对方开具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编相反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1,170, 贷:原材料——乙材料1,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如编制红字分录,则为: 借:原材料——乙材料1,000(红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红字), 贷:应付账款1,170(红字)。 显然,红字分录和相反分录是冲原分录的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红字分录可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确保账户发生额的准确,但有时核算不够简化;相反分录影响相关账户发生额的准确性,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但有时能简化核算。 二、现行会计准则下红字分录的处理 红字分录和相反分录,虽然对账户余额没有影响,但对账户发生额有影响。笔者认为,红字分录更正错账和冲账涉及账户的发生额有特殊意义时,应编红字分录;反之,红字分录更正错账和冲账涉及账户的发生额没有特殊意义时,既可编红字分录,也可编相反分录。 那么,如何判断账户发生额有无特殊意义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看对编制会计报表是否有意义,如编制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二看对填纳税申报表是否有意义,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三看对填报职工工资薪酬报表是否有意义;四看对单位内部管理是否有意义,如员工业绩考核。 具体到账户:①不需要考虑发生额(发生额意义不大)的账户一般有实账户(资产负债表账户):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应交税费”和“应付职工薪酬”账户除外)、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这些账户关键是余额准确(以利于编制资产负债表),因此红字分录更正错账和冲账涉及这些账户时,编红字分录或相反分录可不讲究,即既可编红字分录,也可编相反的蓝字分录。②需要考虑发生额(发生额有特殊意义)的账户一般是虚账户(利润表账户),如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这些账户的发生额是准确编制利润表的基础,红字分录更正错账和冲账涉及这些账户时应编红字分录,而不宜编相反蓝字分录。 1. 适合编制红字分录的常见经济业务。如果企业需要通过“材料采购”账户来准确反映采购业绩,则进货退出应编制红字分录。 对于销售退回,应编红字分录。因涉及损益类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发生额,红字销售分录更好:便于编制利润表,便于准确考核销售业绩,便于利用审计软件进行财务审计,便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列。 职工薪酬多结算的冲销、多计提的冲销,编红字分录更好,以便准确反映“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发生额,以利于填报职工薪酬报表。 2. 既可编红字分录也可编相反分录的常见经济业务。生产经营领用的原材料退库,既可红字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也可编蓝字相反分录,因为“原材料”账户发生额没有特殊意义,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可用红字登账登记借方。 工程物资退库,既可红字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也可编蓝字相反分录,因为“在建工程”科目和“工程物资”科目发生额没有特殊意义。 月初冲回上月末估价入账的业务,既可红字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也可编蓝字相反分录,因为“原材料”、“周转材料”、“应付账款”账户发生额没有特殊意义。 购入物资发生退货,如果不需要准确考核采购人员采购业绩,既可编红字分录,也可编蓝字相反分录。 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业务,既可红字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也可编蓝字相反分录,因为这些账户发生额没有特殊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分录中如果不使用红字分录,将影响会计报表的正确编制,也将影响《会计学原理》中“总账账户发生额等于其所属明细账户发生额之和”公式的成立。 ==备注== SAP不允许负数记账,oracle是通过借贷反记,我个人角度不赞成负数记账,不能为了报表取数方便把记账符号搞2套(借与贷,正与负)。 转服务社的观点: http://www.fuwushe.org/jsp/news/article.jsp?page=news&id=402881892ddb9407012e13765b1d0002 ==其他== Negative transaction lines are considered best practice in some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hese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Czech Republic Poland Romania Russia Slovakia Ukraine In most countries negative transaction lines are not looked upon favorably by auditors and the expectation is that transactions are reversed using contra accounting. These countrie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Spain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财务制度 http://bbs.esnai.com/thread-5112678-1-1.html 要想在极不规范的中小私企里面做好会计工作,就必须要先给自己立一个规矩。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会计,老是抱怨企业做事没章法,交上来的单证千奇百怪,支付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所谓流程,所谓审批基本是空白。丢给会计,会计再去想当然的理流程谈规则。给同事和老板的感觉就是,呆板不灵活。那么如何既要有灵活性,又必须坚持原则性呢?首要的一条就是,做好财务制度的设计。很多朋友也问我,我就是一个会计,叫我去整什么财务制度,我不会。即使我做了,别人也不会遵守。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立财务规矩,不是叫别人遵守的,首先是规范你自己的行为的。你的自由量裁权大,给人的感觉不也是乱糟糟?所谓执法有据,你的凭据在哪里?基本上,他们也不会按照我说的去做,毕竟层次和水平在那里摆着。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但是至少在这个领域做过的几家企业,我带领的财务部在公司都是核心位置。那么我还是要分享这个经验给有见识,敢做的朋友们,今后少走弯路。 中小私企的财务制度,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基本概括来说就是,一要明确你是接受谁的领导,你的数据,管理,控制,等等是直接对谁负责的。明确这个内容,其实也是给你找个靠山。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在财务制度上写的很清楚,老板就是我的靠山,是财务的最终负责人。二是要明确财务的职能,会计职能和财务职能和现状及发展的方向。三是要确立重点工作内容,会计应该要承担哪些具体的工作,应该要完成哪些具体的内容。四是写明遵守权责发生制但是又要结合实际情况,财务有自由量裁决定某些特定费用采用收付实现制。五是规定最高变更权和审批权。六是将公司不完整不规范的地方通过制度的方式加以确立。比如老板娘负责出纳,老板一说就付款,那么要明确这种付款机制及会计事后怎么处理的预案。七是老板有最高修订和决策权和一律绿灯的权力。私企有私企的文化生态,无论你是菜鸟也好还是老鸟,你要去打破这种平衡和再造这种文化生态,你有能力掌控才可以,否则别轻易去尝试。下面给出一个小模板,供大家使用: 财务制度(试行版) 基本任务: 第一条、 努力建立健全与公司管理现状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 第二条、 如实在会计账目上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 第三条、 管理并登记公司会计账目体系。监管公司保管账目体系。 第四条、 编制月度、年度财务报表,出具财务分析报告。 第五条、 管理或监督公司货币资金的使用状况。 第六条、 组织会计核算。 第七条、 组织月度或年度盘点。 第八条、 管理公司信息化系统。 第九条、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第十条、 其他公司规定的财务管理范围内的事项。 财务制度: 第一条、 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第二条、 当月购进投产的固定资产次月起开始折旧。折旧期限一般为3年,按年限平均法计提。 第三条、 年末盘点存货计价以财务核算的成本价与市价孰低计价。 第四条、 超期费用跨月,跨年报销的以报销支付的月份入账。 第五条、 当月购进的办公资产价值不高于3万元的,直接计入当月损益。当月购进的办公资产价值高于3万元的原则上按2个月进行分摊计入损益。金额非常巨大的由财务上报总经理确认处理。 第六条、 财务坚持账物分离的管理原则。保管体系坚持账物统一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 财务有权对公司范围内账务账实根据需要进行核对验查。 第八条、 每月度对出纳资金进行账实盘点,出具盘点报告。 第九条、 年度会计核算的未分配利润计提10%盈余公积。 第十条、 各级经手人必须在交付给财务的单据上署名,并确保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财务对单据进行必要的检查核对后入账。 第十一条、 随着企业管理的推进,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有义务配合财务进行财务流程梳理及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调整。 第十二条、 开具的发票收据必须坚持事实为依据,不得虚开,乱开。 第十三条、 会计凭证及档案的销毁由总经理或董事会正式做出书面决议后才能销毁。销毁清册应永久保留。 第十四条、 每月25日出具上月财务报表。年尾财务报表应在年度盘点结束后3-5个工作日内出具。 第十五条、 根据公司经营特点,会计年核算周期为公司开年开工至年尾收工止。在此期间发生的全部收入费用成本等计入本年度财务报表。因跨期报销或未知事项造成的跨年度入账直接计入次年账目体系进行核算或影响次年损益。 第十六条、 凡属重大财务事项,或政策变更由财务部出具书面申请,总经理签批后变更。过渡期内继续执行原有方案。 第十七条、 涉及到人员工资调整或各类财务事项的,各部门有义务主动向财务报备,否则造成延误财务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十八条、 财务隶属于总经理直接管理。对公司董事会负责。 第十九条、 出纳付款必须以会计资料并老板审批的金额为准。特殊情况下事后补齐单据手续。 第二十条、 往来明细表作为财务重要凭证由往来(管理)会计保管,不得丢失毁损,必须保持账目的真实性、连贯性。 第二十一条、 任何非书面文件通知,均作为试行或单次特批情况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在执行流程过程中,各部门各级经手人必须严格遵守流程先后顺序,不得倒转反着走。不允许未经总经理同意的事后补单发生。一经发现属重大财务舞弊行为。 第二十三条、 所有出货行为必须符合公司流程规定。坚持财务管理原则。 第二十四条、 所有采购行为必须符合公司流程规定。坚持财务管控原则。 第二十五条、 为配合公司财务核算并薪酬计算,各部门应及时提交相关统计数据。 第二十六条、 因维修或改扩建支出金额月度在15万以下的直接计入当月辅助生产成本。因维修或改扩建支出金额月度超过15万以上的,按每月最高分摊15万为最高限额,直至分摊完毕。 第二十七条、 当月发生的XX费计入当月制造费用。 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自XX年XXX月XXX日起正式执行。 财务目标: 第一条、 建立健全与公司管理体系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 第二条、 建立健全公司短期、中期、长期预算体系。为全面预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条、 推进公司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及管理。 第四条、 建立健全与公司管理体系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 第五条、 建立健全与公司管理相匹配的财务日报制度。 第六条、 努力形成良好的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氛围。 以上送呈公司总经理并董事会。 行业经验 华为的账务集中管理 http://bbs.esn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62931&extra=page%3D1&page=1 公允价值 当今世界,公允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计量属性运用在各项准则中。从概念上看,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它们都是可以观察到的市场确定金额。如果在现时市场上能找到相同或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的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那么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就可以作为估计公允价值的可靠依据。如果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不能获得,那么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可以用来估计公允价值。可以看出,在现实中,公允价值并非特指一种计量属性,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但公允价值又不完全等同于现行价值,而是现行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代表一定时间上市场公认的现行价值(即市场价值)。公允价值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后来经过协商, FASB于1991年10月正式制定了这方面的准则。时至今日,国际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已有十几个之多,公允价值会计在各国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显示出蓬勃生机。 在现代会计环境中,公允价值不可能回避。我国2000年12月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取消了公允价值,理由是企业可以利用公允价值来夸大利润,取消公允价值就能防止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但2000年12月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计提八项准备,用剔除准备后的净值来反映现值,而现值实际上是公允价值的一种形式。现值(公允价值)既符合会计目标,又符合科学的要求,它也与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相吻合。 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混合计量模式,是修正的历史成本模式,由于对不同的资产、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因而具有很大的不规则性。会计界对资产的定义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资产被定义为“未来经济利益”,而历史成本反映的却是过去的成本,这使得资产在其确认与计量上存在矛盾。 会计引擎 会计引擎是实现iDempiere“[管理会计](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nagement_accounting)”的工具,先引用百科: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它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 1 管理会计的对象 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 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复合。 2 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目标为:1)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 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 - 确认,即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作为适当的管理会计业务予以辨认。 - 计量,即以货币或者其他度量单位对以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予以数量上的确定。 - 归集,即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按严格、一贯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类。 - 分析,对经济事项发生的内外环境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评价和确认。 - 编报与解释,以适当的形式反映各信息需求者需要的信息。 - 传递,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各级管理者或其他信息使用者。 > 管理会计思想在ERP中的实现主要也是通过系统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集成来达到。西方的ERP系统(例如SAPR/3系统、Compiere ERP&CRM系统等)的设计主要是面向流程的,注重的是各个流程之间的承接和匹配关系;它们是把管理会计的内容集成到各个业务流程中去。它们的管理会计模块与ERP其他模块不同,并不强调企业交易程序的自动化,而仅需要从ERP其他模块取得分析所需的信息,比如其所处理的成本信息首先由财务会计模块过账而来。ERP中涉及的管理会计内容是非常分散与广泛的,而且渗透到ERP的各个模块的重要环节。 > >【ERP中会计引擎探析2004年】 >http://www.vsharing.com/k/ERP/2004-8/480868.html >http://www.vsharing.com/k/ERP/2004-8/480869.html >作者:刘向东 张宏 tim-duncan at 163 dot com >关于这篇文章盗版有很多,找到署名不容易,列在上面。 文章写得确实很好,但还是要摘要一下“会计引擎”的功能 > 会计引擎按照会计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引擎与管理会计引擎两种。财务会计引擎主要是伺机检测ERP业务活动中的财务会计相关信息,进而自动处理记帐、过账业务,并为报表系统提供相关的报表数据。而管理会计引擎主要是采集与管理会计业务相关的信息,记录入数据库中,通过处理分析向相应的管理会计报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 对于管理会计引擎常常嵌入智能分析工具,用于从数据库中提取、修改更新以及处理数据等以生成决策所需的各种报表、报告等信息。管理会计深入应用就是要依靠强大的商业智能分析引擎,从不同的管理纬度和深度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现状及历史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对未来经营进行全面预测,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 > 此外,如果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会计引擎还可以分为:搜集导入会计数据的引擎和搜集导出会计数据的引擎。通常导入式的引擎主要负责对业务中存在数据的实时自动汇集并分类记帐,而导出式的引擎主要对存在于数据库中的会计行项目以及管理会计行项目进行提取分析等操作,甚至为其他应用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智能支持。 科目结构 科目结构是整个会计核算的基础。国内外财务软件都是任意定义科目的分段及科目编码长度,一般都能支持六段到丸段。但科目结构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范,因而在不同的财务软件中也就有不同的控制。在科目分类上,国内外有明显的区别。国外财务软件科目体系没有级的概念,所有的科目都是平级的。对会计科目他们只是表达会计要素的信息,诸如资产、负债、现金、费用等,而不包含组织结构等信息。而国内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基本上采用的是分级方式。通过对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等的分段设定,试图在科目的编码上容纳较多的信息,各种业务的核算、财务报表都是通过对会计科目的处理来实现的。国内的财务软件将科目分为五类: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国外的财务软件象SAP、ORACLE、JDE都将科目分为两大类:资产负债类和损益类。资产负债类对应于我们的资产类、负债类、权益类三类科目,损益类对应于我们的成本类和损益类两类科目。 国外财务软件科目体系中各科目段可随时增加,组成科目的各段顺序可以任意组合,这样就可以把各个段值作为关键字来生成和查询相关的有意义的报表。例如,如果总账是分三段管理的:第一段为科目段(狭义),第二段为部门段,第三段为区域段。现在要统计各部门在各区域中的销售情况,只要将销售收入科目按这三段进行科目设置,然后再依据各个段的取值进行检索和查询,便可以制作出想要的报表了。在实际设置科目时,国外财务软件一般将部门作为科目编码的第一段,标准四位科目作为科目编码的第二段。如0RCALE、JDE提供的缺省科目设置就是这么设置的。而在我国,科目编码的第一段一般为一级科目。将部门作为科目编码的第一段有什么好处呢?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希望划小核算单位,核算每一个部门的收支情况。比如一个商贸公司有两个业务部门,这两个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收入、成本和费用支出。A部门——主营业务收入,A部门——销售成本,A部门——销售费用。如果将业务部门作为科目的第一段,为每个部门分别设置该部门涉及到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科目。这样就可以单独考核每个部门的业绩,控制每个部门的费用,从而可以直接给出该业务部门的利润表。如果某部门是资产管理部门,设置了相应的资产、负债、权益类科目的话,还可以直接打印出该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在我国,一般将业务部门设置为下一级明细科目(或者直接按部门核算)。比如主营业务收入——A部门,主营业务收入——B部门。这样设置虽然也可以考核部门的业绩,但是不能设置完整的该部门的科目体系,不能直接给出该部门的损益情况或资产负债情况。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现在我国也将标准科目编码设置为4位,和国际通用编码保持一致。但尽管也是4位编码,实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一级标准科目编码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而美国等国家的4位会计编码之间允许有上下级关系。 会计科目结构的不同是国内外财务软件差异最大的地方。由于国内管理型财务软件仍然以总账系统为基础来进行设计,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及物料等子账系统只是对总账的补充,故在定义科目结构时,往往把核算项目作为会计科目的明细级来处理,这样耦合程度太高,使得子账系统总是受制于总账系统,更不能通过科目结构体系构筑一个开放的、可重构和扩展的平台。因此,国内财务软件要实现向ERP管理软件模式的扩展,首先必须对现在的会计科目结构进行调整。 《财务与会计》·石龙辉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见钱入账,一个见票或者见事见合同入账。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单位会计核算遵循的规则,前者适用于企业,后者适用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 参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4%B6%E4%BB%98%E5%AE%9E%E7%8E%B0%E5%88%B6/4824389 Accrual Basis vs. Cash Basis Accounting There are two basic accounting methods available in the business world: Cash or Accrual. The following bulletin is intended to give a simple overview on this important topic; describe its impact on the accounting entries and reporting and finally how they are implemented in Oracle applications. Cash Basis Accounting With the cash method of accounting, you record income only when you receive cash from your customers. You record an expense only when you write the check to the vendor. Most individuals use the cash method for their personal finances because it’s simpler and less time-consuming. However, this method can distort your income and expenses, especially if you extend credit to your customers, if you buy on credit from your suppliers, or you keep an inventory of the products you sell. Under the cash basis accounting, revenues and expenses are recognized as follows: * Revenue recognition: Revenue is recognized when cash is received. * Expense recognition: Expense is recognized when cash is paid. Accrual Basis Accounting With the accrual method, you record income when the sale occurs, whether it be the delivery of a product or the rendering of a service on your part, regardless of when you get paid. On the other hand, you record an expense when you receive goods or services, even though you may not pay for them until later. The accrual method gives you a more accurate picture of your financial situation than the cash method. This is because you record income on the books when it is truly earned, and you record expenses when they are incurred. Income earned in one period is accurately matched against the expenses that correspond to that period, so you get a better picture of your net profits for each period. Under the accrual basis accounting, revenues and expenses are recognized as follows: * Revenue recognition: Revenue is recognized when both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are met: a. Revenue is earned i.e. When products are delivered or services are provided. b. Revenue is realized or realizable. i.e. Either cash is received or 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that cash will be received in the future. * Expense recognition: Expense is recognized in the period in which related revenue is recognized (Matching Principle). Timing differences in recognizing revenues and expenses ======================================================= There are potential timing differences in recognizing revenues and expenses between accrual basis and cash basis accounting. If a company uses accrual basis accounting, there are four cases where revenue and expense recognition may not coincide with cash transactions. The following are four types of timing differences a. Revenue is recognized ‘before’ cash is received Accrued Revenue b. Expense is recognized ‘before’ cash is paid Accrued Expense c. Revenue is recognized ‘after’ cash is received Deferred Revenue d. Expense is recognized ‘after’ cash is paid Deferred Expense Case 1: Revenue is recognized before cash is received. —————————————————— Example: Products are sold at $5,000 on May 1, 2000 and cash is received on May 10, 2000. i.e. On May 1, 2000 Revenue is recognized. On May 10, 2000 Cash is received. [Journal entry on May 1, 2000] Debit Credit Accounts receivable 5,000 Sales 5,000 [Journal entry on May 10, 2000] Debit Credit Cash 5,000 Accounts receivable 5,000 Case 2: Expense is recognized before cash is paid. ————————————————– Example: On May 1, 2000, Company A borrowed $100,000 from a bank and promised to pay 12% interest at the end of each quarter. i.e. On May 31, 2000 Interest expense is recognized for May. On June 30, 2000 Cash is paid at the end of the quarter. [Journal entry on May 1, 2000] Debit Credit Cash 100,000 Borrowings from bank 100,000 [Journal entry on May 31, 2000] Debit Credit Interest expense 1,000 Interest payable 1,000 – $100,000 x 12% x 1/12 = $1,000 for each month. – Interest payable is a liability account. – Credit side of interest payable (a liability account) represents an increase. [Journal entry on June 30, 2000] Debit Credit Interest expense 1,000 Interest payable 1,000 – Credit side of interest payable (a liability account) represents an increase. Debit Credit Interest payable 2,000 Cash 2,000 – Company pays $2,000 as interests for May and June. – Debit side of interest payable (a liability account) represents a decrease. Case 3: Revenue is recognized after cash is received. —————————————————- Example: On May 1, 2000, Company A had a new lease contract with a tenant and received $6,000 for two month rent. i.e. On May 1, 2000 Cash is received. On May 31 and June 30, 2000 Revenue is recognized at the end of May and June. Revenue is recognized when Company A provides service. In this example, service is provided when time passes. [Journal entry on May 1, 2000] Debit Credit Cash 3,000 Unearned rent revenue 3,000 – Unearned rent revenue is a liability account. – Credit side of unearned rent revenue (a liability account) represents an increase. – “Unearned revenue” accounts represent the amount of cash received before services are provided. Since services have not been provided yet, it is not revenue. “Unearned revenue” accounts are liabilities of the company, because they should be paid back to the other party if service is not provided in the future. [Journal entry on May 31, 2000] Debit Credit Unearned rent revenue 3,000 Rent revenue 3,000 – Debit side of unearned rent revenue (a liability account) represents a decrease. – Credit side of rent revenue (a revenue account) represents an increase. [Journal entry on June 30, 2000] Debit Credit Unearned rent revenue 3,000 Rent revenue 3,000 – Debit side of unearned rent revenue (a liability account) represents a decrease. – Credit side of rent revenue (a revenue account) represents an increase. Case 4: Expense is recognized after cash is paid. ————————————————- Example: Company A purchased an insurance for a period from May 1, 2000 to July 31, 2000 and paid $6,000 cash for three month insurance premium. i.e. On May 1, 2000 Cash is paid. On May 31, June 30, July 31, 2000 Expense is recognized at the end of May, June and July. [Journal entry on May 1, 2000] Debit Credit Prepaid insurance 6,000 Cash 6,000 – Prepaid insurance is an asset account. – Debit side of prepaid insurance (an asset account) represents an increase. [Journal entry on May 31, 2000] Debit Credit Insurance expense 2,000 Prepaid insurance 2,000 – Credit side of prepaid insurance (an asset account) represents a decrease. [Journal entry on June 30, 2000] Debit Credit Insurance expense 2,000 Prepaid insurance 2,000 – Credit side of prepaid insurance (an asset account) represents a decrease. [Journal entry on July 31, 2000] Debit Credit Insurance expense 2,000 Prepaid insurance 2,000 – Credit side of prepaid insurance (an asset account) represents a decrease. Accounting Method Pros and cons The cash method is easier to maintain because you don’t record income until you receive the cash, and you don’t record an expense until the cash is paid. With the accrual method, you will typically record more transactions. For example, if you make a sale on account (or, on credit), you would record the transaction at the time of the sale, with an entry to the receivables account. Then, when the customer pays their bill, you will record the receipt on account as another transaction. With the cash method, the only transaction that is recorded is when the customer pays the bill. If you are using computer software to do your accounting, this is probably not a big concern, since the application automates much of the extra effort required by the accrual method.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 requires companies to use the accrual basi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purposes; it is considered a more accurate depiction of a company’s income and expenses. However, different companies may account for transactions using different accounting methods based on their own countr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Oracle Financ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eet GAAP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the special need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example, in Oracle Payables you can choose whether to record journal entries for invoices and payments on an accrual basis, a cash basis, or a combined basis where accrual journal entries are posted to one Ledgers and cash basis journal entries are sent to a second Ledgers. 永续财务处理 引用:http://wiki.adempiere.net/Perpetual_Accounting 关键字:永续记账、结转、表结法、账结法、损益科目、所有者权益科目、Adempiere/iDempiere 备注:意译的,去掉一些无关的信息。欢迎指正,谢谢。 1、前言 Adempiere/iDempiere应用了现代的记账理论--“永续记账”,特别是期末财务报表的处理与手工方法差别明显。 与手工处理相比,当今的计算机技术足够快,能处理更多更复杂的业务。本文档讨论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简化财务报表的制作(表结法)。 2、背景 没有计算机时的手工记账,有一些节省时间的处理流程,比如; ● 先登子账簿,汇总后再登总账。原理很简单,可以用2个人分开记账。而计算机不存在这个问题。 ● 借贷双方处于不同列,以方便统计得出余额方向。准确的汇总正负数值超过了手工的能力,计算机没有这个问题。 ● 年末需要结转损益到留存收益。来年损益科目余额从0开始,凭证分录如下: 收入---假设借方余额100:借方100,贷损益科目 100 费用---假设贷方余额 80:借损益科目80,贷方 80 这样,损益类科目余额为贷方20,当结转到留存收益科目,损益类科目余额变为0。 计算机不管这些,他只用从期初到期末汇总所有分录,就可以生成需要的报表。 一些人还是习惯使用计算机按照手工的方法记账。 3、方案 在Adempiere/iDempiere中,如果你打算生成某个期间的资产负债表,而你又没有关帐,你必须把每个损益科目转入到所有者权益区。 这是因为试算平衡表总是左右为0,但是资产负债表只有“关帐”凭证过账后才左右为0(如果存在损益)。 损益科目可以汇总到报表行--“本年累计”或者“留存收益”科目。你当然也可以每月都做“关帐”凭证,但这么做好像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在Adempiere/iDempiere中,你根本不需要“关帐”操作。你只需定义损益科目和所有者权益的数据关系就可以了。 因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无论是损益类左右相等,还是有余额,都没有关系。只有一个可能需要制作凭证,那就是如果损益类科目金额发生了错误(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原因),那就需要做调整。 3.1 非关帐业务(表结法) 首先,在会计模式中,新建一个汇总科目:00净收入,包括所有损益类科目。在开帐时,登记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到所有者权益科目(比如2900)。在财务报表中,创建如下明细行: @处理留存收益 明细行:留存收益 《打印=是;行类型=计算;运算=减法;参数1=负净收入;参数2=留存收益汇总》 明细行:净收入 《打印=是;行类型=计算;运算=减法;参数1=净收入; 参数2=负净收入》 @报表末尾 明细行:负净收入 《打印=不;行类型=段值;金额类型=余额(记账方向)期间类型=年;数据来源页:类型=科目,科目=00净收入》 明细行:留存收益汇总 《打印=不;行类型=段值;金额类型=余额(记账方向)期间类型=汇总;数据来源页:类型=科目,科目=2900期初留存收益》 设置合适的报表列,就OK了。当然你可以随意修改你想要的期间,没有结转凭证,没有关帐,没有调整期间,没有隐藏科目。唯一的缺点就是报表生成有点慢。 3.2 关帐业务(账结法) 如果你觉得报表计算太复杂,或者希望资产负债表不平,而作为一个信号去修改前期数据,你也可以选择“关帐”操作。 在损益账目中建一个特殊的中转科目,期末时做一个凭证:借记(假设盈利)该科目,贷记留存收益,所有损益科目余额为0。在“关闭期间”,软件不允许输入过期事务。 通常的损益表会去掉这些“中转”科目,并汇总起止期间的所有事务。 不足之处就是你需要生成一笔分录并在它变动时及时更新数据。如果不做,资产负债表就不平。这将给公司业务增加一些复杂度,如果没有文档提醒就很容易忘记。 @新增一个费用类科目--“利润结转”(建议损益类最后位置),确保它不被其他科目引用。 @在财务报表中,使用该科目。 @不要在损益表中,使用该科目。 @损益表中,报表列的金额类型是“年度余额”而不是“汇总余额” @资产负债表中,报表列的金额类型是“汇总余额” @年末,做一笔凭证,调整利润结转、收入费用科汇总和留存利润。 @关闭期间。 这么做的好处是: @简单。 @损益信息总是现成的,不管起止期间。只要不发生下次结转,它余额一直不变(与调整期间13期业务无关) @如果不强制每个损益科目余额为0,无需在留存收益科目上做分录,这样就保证了损益科目的历史数据。 @支持多个报表日历,比如母公司12月31日年结,子公司3月31日年结。在“非关帐业务”中,什么都不需要做,在“关帐业务”中,你需要在每个12月31日和3月31日生成一个“关帐”分录。 4、Oracle结账实践 4.1 每月结转损益的处理(可选) 如果企业月末需要结转损益的,还要根据需要将收入、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通常我们采用手工日记账或者经常性日记账的方式来完成。 注意,由于需要保留每个科目的余额供生成报表,因此通常采用定义一个虚拟收入科目、一个虚拟费用科目方式,并在总账模块生成如下分录: 借: 虚拟收入科目 本月总收入 贷:虚拟费用科目 本月总费用 借/贷: 本年利润科目 本月总收入-本月总费用 4.2 年末账务处理 通常,企业月末采用表结法(即只出报表而不实际进行损益结转)进行结账工作,年末才将所有收入和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 如果我们不需要任何年结分录的出现,我们就直接打开新会计年度的第一期,以启动并发进程来更新账户余额。 在打开新会计年度的第一期时,系统会自动结算损益表,并将差额过账至在会计账套中指定的留存收益账户。 如果我们需要产生年结分录,请参考如下做法: 为了方便年结处理后的期间余额不至于受到年结分录的影响,我们通常将会计期间设置为每年13期(年末设置1个调整期间)、14期(年初、年末各设置1个调整期间)。年结分录均在调整期间内完成。 到了年末12月期间,所有账务处理完成后,关闭12月期间,打开年末调整期间。 如果需要创建实际结算日记账分录,以显示将损益表账户结转至留存收益的 记录,请提交“关闭流程 - 创建损益表以关闭日记账”程序,此程序会创建可审核的结算日记账分录。 如果当地会计规则要求您结算资产负债表,请提交“关闭流程 - 创建资产负债表以关闭日记账”程序。 此外,还可以执行年终保留处理来标识未清采购订单和申请保留款,取消某些或全部保留款,并将保留、预算和可用资金余额结转至新的会计年度。 如果不结转保留款,则可能需要取消包含保留款的现有申请和采购订单。 财务数据仓库 引用:http://www.compieresource.com/2007/08/financial-data-warehouse.html 关键字:Compiere,财务数据仓库,维度,层次树/结构(hierarchies/structures),子账户 备注:意译的,去掉一些无关的信息。欢迎指正,谢谢。 Compiere 被设计成一个财务数据仓库。 以前的软件设计,财务数据是孤岛式的。传送子账数据到总账,然后通过复杂的运算得到汇总信息,并存储在财务数据仓库中。 Compiere则在最底层的业务细节中维护着所有数据,这将允许他生成一个并行的可汇总层次的报表。比如:你可以为新、旧两种组织架构并行生成报表。你也可以选择你预设科目外加两种自定义列表和参考值来呈现数据。(译者注:compiere允许自定义维度,维度可以是预定义列表或预定义参考值) 财务维度包括:组织、事务组织(比如成本中心)、业务伙伴、产品、销售区域、活动(基于成本的)、交易位置(可分起点、终点)、项目(包括状态、任务)、市场战略。你可以为任何一个会计科目创建多个维度的汇总结构。 系统不需要输入非财务的记账信息,比如销售区域可以从销售代表带出,市场战略是从折扣劵带出的。录单人员只用尽快的输入基本业务(无需提供更详细的信息,那是报表的事情),所有的详细信息由事务和默认账户一起产生的。 传统软件中,你可能有2个账户元素:“组织”“账目”,你可能会新建像01-163029(组织=HQ,账户=东南区销售额)这样的账户。 在Comiere中,你可以这样设置账户元素“组织-账户-业务伙伴-产品-销售区域”,比如HQ-1600-Joe-15" Doll-SW。 不需要录单员选择任何账户或者子账户(译者注:系统已配置好维度的账户科目)。你可以为一个业务伙伴创建一个区域层次树(与一个销售渠道的业务伙伴层次树**并存**)。 没有必要使用子账户(虽然Compiere为政府应用支持子账户),通常,由单据的事务信息所带来的详细数据比依赖录单员输入子账户要好得多 总结: Compiere在最底层的详细业务数据中存储所有信息(财务数据仓库的基础)。 你可以为每个会计维度定义无限的层次树/架构。 账户元素(财务科目)价值是由事务带来的,其数据质量结果明显更好,处理时间也更短。 子账户或者过于细分的账户是不需要的,Compiere会计维度能提供自动的,更可靠的信息,而不是手动选择账户。